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语讲座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04-25

法语系邀请法国专家儒尔·乐教授、蒂迪尔·苏里耶教授来我校讲学

应川外法语系的诚挚邀请,法国勃艮第大学的两位教授儒尔·乐(Joël LOEHR)和蒂迪尔·苏里耶(Didier Souiller)不远万里来到川外,以法国文学布道者的身份,为法语系全体师生及其他学习法国语言文化的师生们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六场文学讲座。法语系系主任尹丽教授全程主持了这六场讲座。

儒尔·乐教授讲座

儒尔·乐(Joël LOEHR)先生是研究法国作家马尔罗,钻研自然主义以及自传体写作的专家,在相关领域内负有盛名。他与川外有着不解之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儒尔先生曾作为外教在川外法语系执教多年。因此,他的这次讲学是一次故地重游。

儒尔先生的三场讲座讲授的共同主题是“文本的解析”,他通过讲解如何对诗歌文本、自传体文本和小说文本进行解构式分析令听众们了解到,面对不同的文本,所采取的理解方法、分析策略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场讲座的主题是“诗歌的解析”,于4月18日上午八点三十分举行。儒尔先生把保尔·魏尔伦的名篇诗作《藩篱》(L’échelonnement des haies)作为讲解的范例。儒尔先生以一个问题引出了他的整场讲解,并激发了大家的思考——为什么魏尔伦会有意识的隐去诗歌的题目?随后,他提出了三个假设,并以这三个假设为线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分析了这篇诗歌文本的印象派般的创作手法,以及它的思想性、象征性和超验性。在他清晰通畅、井井有序的讲解下,这篇诗歌文本的解构分析就水到渠成了。他利用“语义场”来探索诗歌背后晦涩难解的意向的研究方法启迪了在座的听众们。

第二场讲座的主题是“自传的解析”,于4月18日晚上八点三十分举行。这一次,儒尔先生摘出了卢梭的名篇《忏悔录》第一章末尾段落中偷窃苹果的叙述文本作为范例,旨在令听众们感受文豪的自传作品的摄人魅力,并教授相关文本的解构分析方法。首先,他介绍了与《忏悔录》相联系的植根于欧洲人潜意识中的文化背景,认为这篇自传文本借用了欧洲文化中的诸多元素来表达独立的思想。随后,他解析了卢梭在文本中的叙述式描写的时间处理方法:通过时态的混用、时间的混淆来联结叙述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微妙关系。他还介绍了文中的多处象征意义的使用:如苹果象征了原罪,叉棍象征了爱欲等。在这场讲授中,他令听众们明白了,对文学文本——尤其是自传体文本的解析,要充分利用文本的“互文性”来理解各个不同元素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第三场讲座的主题是“小说的解析”,于4月19日下午三点举行。儒尔先生摘出了安德烈·马尔罗描述西班牙革命的小说《希望》的片段来进行分析。他首先通过三个问题引起了全场听众的思考,随后,他着重对文本中诸多看似“诡异”的意象进行细致地解释和分析。如Bélier一词的多重意义的有意识运用,“纤夫”背后所隐含的象征意义,“几何形怪兽”的比喻所运用的矛盾修辞等。由此,儒尔先生得出了以下结论:小说作者马尔罗有意识地令西班牙革命这一历史性叙事超越现实、进入传说和神秘的境地。儒尔先生强调了小说创作的电影技法——焦距调整法,并带领听众们把小说片段化解成带有画面、色彩和声响的电影画面,从而完成对小说文本的解构分析。最后,他介绍了分析小说文本的三个步骤:分析主人公、分析叙述者和分析情节发展结构。并讲授了小说的多种创作技巧,如停顿、省略、离题等。

儒尔·乐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研究者,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讲授者,他运用多种授课技巧,令知识的光芒和思想的火花缤纷绚烂、井井有序地闪耀在听众们眼前,让广大学习法国思想文化的老师和同学们进入了文学奇妙瑰丽的世界,感受到了阅读和理解各种不同的文学文本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蒂迪尔·苏里耶教授讲座

蒂迪尔·苏里耶是法国勃艮第大学文本与文化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教授。学术专长是欧洲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戏剧和小说。他的著作包括对欧洲文明和民族文学的研究。

苏里耶先生三场讲座的共同主题是“文本的评论”,旨在讲解如何对戏剧文本、辩论性文章和小说文本进行综合性的评论,从而令听众们了解如何对多种不同的文本做出多角度、多方位的评论。

第一场讲座的主题是“戏剧文本的评论”,于4月18日早上九点半开始。苏里耶先生以《唐璜》中第一幕第三场为例进行讲解。他首先分析了唐璜所在时代的欧洲环境,令听众们对《唐璜》的文化背景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他详细介绍了唐璜这个人物为何如此地受到十九世纪欧洲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的关注,令听众们深刻地明白了唐璜的人物特点、性格的复杂性和性格气质背后所暗含的标志性意义。随后,苏里耶先生带我们进入了唐璜的世界,他分析了《唐璜》人物的语言中具有双重意义的特点,认为在戏剧文学中,人物只存在于对话里,因此,《唐璜》中人物对话的双重意义对人物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整篇文本还能让读者感觉到演员的移动状态,带给读者观赏戏剧的整体感受。最后,苏里耶先生又对《唐璜》文本的意义做出了评论,认为《唐璜》通过三个意义的颠转,重建了人的价值,启发读者们去认识自己,掌控自己的激情,在理智与情感中寻找灵魂的出路。

第二场讲座的主题是“辩论性文章的评论”,于4月18日晚上六点半开始。苏里耶先生以伏尔泰的哲学巨著《哲学辞典》中“信仰是什么”为主题的相关篇章展开了他的评论。首先,他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开始介绍,在欧洲,自笛卡尔的《方法论》的问世,人类学科的研究主题就从“上帝”回归到了“人”的本身,宗教已经无法控制思想界,文学创作的笔调也因此有所转向。随后,他介绍了“有条理的辩论性演讲”的写作方法,并让听众们感受到了文本中随处可见的伏尔泰的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让听众们领略到了伏尔泰作为一个文学巨匠和哲学大师的思想火花,并感受到了这篇檄文振聋发聩的磅礴气势,使他们了解并掌握了各种辩论式文章的评论方法,以及应当从什么角度入手,抱有怎样的态度等等。

第三场讲座的主题是“小说文本的评论”,于4月19日下午四点钟开始。苏里耶先生以左拉的名著小说《娜娜》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部分——第十章中描写娜娜家宴会情景的段落为范例,讲述如何对一篇小说文本进行评论。首先,他介绍了娜娜这个人物背后的代表意义以及19世纪小说创作中以女性作为主题的潮流。随后,他向听众展示了几幅法国印象派的画作,旨在阐明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风格与法国印象派画作有着内在的相似性关系。紧接着,苏里耶先生以“娜娜的女王气质”和“娜娜与萨丹的情欲”为两条线索,全面评论了左拉小说创作的连贯性、逻辑性和电影式技巧。让听众们通晓了左拉小说中的人物设计、情节设置和矛盾冲突的安排。最后,苏里耶先生通过讲解文本中的三个场景,向听众展示了左拉小说创作中的诗意象征手法的运用和象征意义的表达。

苏里耶先生是一位博学之士,他幽默的讲授风格、丰富的讲授内容,让听众们在充实而快乐的气氛中获益良多。

法语系系主任尹丽教授的总结性发言为这六场系列讲座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点。她对远道而来的两位法国学者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借此机会给予了在场所有法语专业的师生们一番殷切的鼓励:法国文学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明,也不会一直令人望而却步,事实上,她是那么的瑰丽绚烂、引人入胜。她是精神的食粮和灵魂的养分,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只要大家勤于阅读、用心思考,一定能深切地体会到法国文学带给我们的震撼感受和神奇力量。

为期两天的法国专家系列讲座结束了,前来参加讲座学习的各位师生们无论在知识积淀还是在思想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他们获得了鼓励、激发了对法国文学的学习兴趣,并对文学这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若埃尔·勒尔先生精彩讲学

蒂迪尔·苏里耶先生精彩讲学

专注的听众(一)

专注的听众(二)

法语系系主任尹丽教授做总结发言